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抖音二维码 快手二维码 吉林省涉法涉诉信访一体化受理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传真
图片传真
影评夜读丨愿世间再无此事 愿世间常有此人
时间:2024-02-22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愿世间再无此事

愿世间常有此人


长春市人民检察院 寇 满


2024年春节期间,电影《第二十条》引发了各界热议并获得广泛好评。观众在众多演员的精彩演绎下“有笑有泪”,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一理念植入内心;各界专家、学者、评论员也纷纷结合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对正当防卫的内涵、外延和适用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论证。



影片共讲述了三起涉及正当防卫的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分别是公交车司机张贵生见义勇为案、村民王永强制止村霸正当防卫案和高中生韩雨辰制止校园暴力案,由三起案件引发的争议、冲突和结果并行推进,共同支撑起整个故事情节和影片想要传递的核心思想。带动这三条情节线的核心人物,毫无疑问正是检察官韩明和吕玲玲。



在司法办案工作中,办案“人”的重要性有多大?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法律适用和执行上离不开具体的办案人,每个不同的办案人在进行价值取向时都会映射出其自身的经历、观念。20世纪的法哲学大家富勒在其名作《洞穴奇案》中借虚构人物汉迪法官的名义表达了自己的部分观点:“政府是一种人类事务,人们不是被报纸上的言词或抽象的理论所统治,而是被其他人所统治。如果统治者理解民众的情感和观念就会带来仁政。但如果统治者缺乏这种理解,民众感受到的只能是暴政。”



回归到影片中的韩明和吕玲玲,抛开性别差异,两名检察官的“人设”带给观众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吕玲玲巾帼不让须眉,工作作风颇为强势,敢说敢做、敢于较真;韩明人到中年,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境遇,行事圆滑事故,是领导同事们心中的“好好先生”。


然而,吕玲玲并非不通人情,反而在办案中极为注重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对聋哑人郝秀萍母女释放了最大的善意和关怀;韩明最终挣脱了内心的桎梏,在全面查清事实的基础上,用振聋发聩的观点折服了检察长和听证员,既还给了王永明一个公道,也守护住了坚持“公平正义”的办案原则。


观影后,很多观众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王永强的案子没有遇到韩明、吕玲玲这样的检察官,还能不能被认定为正当防卫?



事实上,韩明和吕玲玲更像是每个一线办案人的“一体两面”:我们拥有吕玲玲式的勇气和担当,也面临着韩明所担忧的重重顾虑。经年累月,岁月蹉跎,在勇气担当与顾虑重重的反复拉扯中,我们依然愿做一个“勇者”不忘初心,敢于以维护法律秩序为己任,坚持用司法的温度强化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人。


我们需要客观地认识到,《第二十条》被搬上银幕,意味着检察机关的办案理念在不断更新,但现阶段检察人员的履职能力和履职水平仍然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连接,始终保持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应当是检察人永恒的价值追求。我相信,《第二十条》的上映,必会引发检察官对法律价值、社会治理、履职方式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觉醒。


影片的最后,检察官吕玲玲得以恢复其法律职务。在现实中,一线办案检察官不仅要在内生动力上坚守使命和热血,他们也同样希望“吕玲玲”们能够得到足够的认同和尊重,唯有如此,各级检察机关才会涌现出更多的“吕玲玲”。


诚然,检察官既然是“人”,那么具备的也只能是人性而非神性,不可能存在“完人”,只可能存在“无限趋近于完美的人”。愿与检察同仁以《第二十条》共勉,愿世间再无此事,愿世间常有此人。



图片/豆瓣·电影第二十条剧照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版权所有: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控申举报电话:0431-87082004、87082019  邮编:130022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2171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