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论与实践>>检察理论
找准实现“双提升”的“六条路”
   作者: 2020-04-03 新闻来源: 【字体: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双提升”工程是长春地区检察机关立足工作实际提出的系统工作部署,是巩固争创成果发展检察工作的创新举措,如何让“双提升”工程焕发新的发展动能该从哪些具体措施抓起?近日,长春市检察院副检察长焦成千提出了“六条路”的具体实现方式。

一是通过更新理念辨“义利”,引领提升能力的精神追求。

要引导重义轻利,强化职业信仰、法治追求和工匠精神,做专家型有信仰的检察人。更加注重保护和保障干警的知情权、参与权、民主权、批评建议权等,营造自我价值实现的公平公正环境。

二是通过绩效考核亮“多寡”,让能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要以检察官业绩考评试点为契机,有条件的基层院可探索建立覆盖全体检察人员的智能化绩效考核平台通过公正的绩效考核平台,让干事创业者有展示的舞台,让提升能力变为每个检察人员的自觉行动。

三是通过业务竞赛争“高低”,让有能力的人平等对话。

要探索灵活多样的竞赛形式,使业务竞赛具有可观赏性和可参与性,全员参与,台上台下场上声场下互动、共同提升。

四是通过融入群体分“你我”,在增强职业尊荣中提升能力。

机关党委、共青团、妇联、兴趣小组等,要多组织全院活动,让年轻同志通过参与活动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认识他人、结交朋友、展现自我,让有才能的人有用武之地,增强对检察机关集体的认同感和职业尊荣感。

五是通过选树典型优长”,引领个人能力提升的方向。

要选树可敬可亲可学,接地气的典型,多选业务精、技能强,轻松工作就把案和事办好的“智慧型”干部;多选有血有肉,工作出色、家庭美满,在办案中能以人民为中心的典型

六是通过公正用人看“能庸”,激发凭能力闯天下的自信。

要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让有能力的人有用武之地,用一个“能人”,就会树立起导向和标杆,带动一大批干警学业务、比能力。

 

(文稿:长春市检察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正义网